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标准专题组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9-05-14

2018年3月30日,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互联网金融身份证证联盟(IFAA)协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刘大山处长、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王文峰主任、互联网金融身份证证联盟冯春培理事长到会指导,来自32家成员单位和主流手机厂家的共8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刘大山处长肯定了工作组成立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对工作组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工作组通过努力,提升标准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二是为国际标准工作贡献中国智慧,提升国际水平;三是做好重点标准试验验证和试点示范工作。

王文峰主任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手机将成为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二是呈现攻击检测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三是多模态信息融合将越来越重要;此外,还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分委会秘书处2018年的工作内容。

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IFAA)理事长冯春冯春培理事长结合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IFAA)从成立发展至今的基本情况,探讨了业务实践中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需求,点明了标准化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促进技术与应用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希望国家标准的研制过程能够快速的紧密地结合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良性发展。。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工作组组长单位代表陈星做了工作汇报。2016年工作组成立以来,在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现有成员32 家,在组织建设、标准任务推进、国际标准化、标准化合作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完成了《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计划号: 20153999-T-469),现准备相应的报批工作;二是三项国家标准立项,《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2部分:指纹》(20172576-T-469)、《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3部分:人脸》(20172576-T-469)和《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4部分:虹膜》(20173821-T-469);三是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标准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四是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在2017年7月召开的ISO/IEC-JTC1/SC37国际标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根据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在会上做技术报告《General technique Framework Biometrics used with mobile devices》,同步推动国际标准的立项与制定。以及中国代表团成为国际标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Biometrics used with mobile devices-Part 9: Performance testing》联合编辑。三项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第2部分:指纹、第3部分:人脸和第4部分:虹膜》的召集人长春鸿达刘旭东、蚂蚁金服孙曦和中科虹霸李星光分别介绍了三项国标研制需求、背景和工作计划,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启动三项标准的研制工作。

IFAA 的黄冕、清华大学(得意音通)的郑方、曙光易通的于雪平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高健分别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防攻击和隐私保护、呈现攻击检测和标准化等角度做了技术分享。

此次会议还讨论了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和下一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