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NQI专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概况

发布时间:2019-08-28

一、项目目标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由于当前针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基础共性技术、测试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应用方面的基础薄弱,标准缺失、滞后、甚至交叉重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院于2018年6月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4家单位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该项目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旨在围绕人体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数据格式、术语及系统图符、程序接口和交换格式框架等共性技术,符合性测试方法、性能测试方法等测试技术,呈现攻击检测、安全评估及安全防范等安全技术,卡上生物特征识别、互联网金融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技术开展研究,完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标准体系。项目成果将实现跨行业、多应用人体生物特征数据互联互通,推动我国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核心产出

研制人脸、动态签名、声纹、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数据格式,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术语及系统图符,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接口和交换格式框架等方面标准,完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基础共性标准。研制指纹型骨架、指静脉、手型轮廓和DNA,访问控制场景分级评价、操作评估、机器可读测试数据,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估和基因组分型系统等方面测试标准,实现跨行业、多应用人体生物特征数据互联互通。研制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呈现攻击检测的框架、数据格式与测试,信息保护要求,安全评估框架、准则与方法,公共安全领域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安全要求和评测数据库要求等方面标准,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安全防范提供标准化指导。研制卡上生物特征识别基本要求、框架和交换机制等方面标准,为卡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应用提供标准化指导。研制面向移动设备的声纹识别、指静脉识别、多模态融合和呈现攻击检测等方面标准,为互联网金融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提供标准化指导。

三、应用前景

本项目围绕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把握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研制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国家标准,可以有力的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促进科技创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我国NQI 整体水平的提升。十九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对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

四、项目部署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王文峰

课题承担单位: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项目执行期:2018年7月-2021年6月

项目总经费:4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475万元

五、标准列表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标准目录


 参与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眼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曙光易通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深圳华大法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如果您想参与标准的起草及研制工作,可与我们联系,联系人:王思翔;010-64102818。